批更是还需要一些珍珠宝石什么的,嵌在其中,充作花蕊花萼,这些薛家库存不足。因此,薛蟠便带了人南下置办货物。?
    可是这一南下。便惹出了祸事来。薛蟠这人要说大奸大恶,实在说不上,那就是跟后世那些常闹出醉驾撞人打人之类事情的富二代差不多,性情冲动,又自恃财势,做事就不免缺乏顾忌,多有疏漏之处。
    薛蟠即便是在路上,也不是什么会委屈自己的人,因此,即便押送货物回京,也不能停了享受,吃不惯干粮,便要经常停下来找个酒肆喝酒吃肉。
    这日黄昏,商队经过一个小镇,薛蟠就带了个小厮,便去镇上的酒店吃酒。这小店并不大,能卖的东西也少,薛蟠想要弄点牛肉吃,也是不行,这年头,杀牛可是大罪,放到城里,自然有办法弄到一些诸如摔残或者是老迈的牛宰杀了吃肉。
    可这小镇上,想要弄点牛肉,那就得看运气,没准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一点肉末呢!小店手艺也有限,送上来的酒菜味道都显得很是寡淡,叫薛蟠越发没了好脾气。
    酒虽然淡,但是后劲却不小,薛蟠有些上头,哪怕一边的小厮见他神色不对,劝他不要再喝,他哪里是听得人劝的人,差点一巴掌呼上去,要酒保赶紧给他上酒,偏偏这会儿店里面人特别多,毕竟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了!
    尤其这里有些便宜的下酒菜,最差的酒,一两个铜板便能沽上一大碗,因此,在附近干活的苦力,到了下工之后,也会过来沽个二两酒,就着一两个铜板的小菜,吃上一顿。
    自然,给薛蟠续酒便慢了,薛蟠已经是半醉的人了,这会儿酒意上涌,见酒保老半天才过来,立刻按捺不住脾气,直接抄起酒碗,就往酒保头上砸去,偏偏就是这么不巧,那酒保居然当场断了气。
    一边的小厮吓得腿软,想要拉着薛蟠跑,可薛蟠是什么性子,只觉得就算打死人,也不是什么大事,边上的人只喊着“杀人了!杀人了!”一个个慌得跑了出去,远远的围观着,薛蟠一点也不当一回事,觉得不想吃了,便起身要走,却被小店的掌柜一把抱住,叫人去报了官。
    薛蟠酒醒之后,便是在县城的牢房里面,因为人证物证俱在,证据确凿。薛蟠对杀人的事也没有推脱的意思,还在那里大放厥词,说什么自己是薛家的家主,自家舅舅是九省统制王子腾,还有个在宫里做娘娘的表姐什么的。
    但是偏生遇上一个刚刚出来做官没多久,嫉恶如仇,一心往御史方向发展的县令,他只道杀人偿命,直接叫人噼里啪啦打了薛蟠一顿板子,然后就将他丢回了大牢,按照正规的程序,将案子往上递,毕竟,杀人这种事情,还是要刑部那边才有权利勾决的。
    薛家这边的人见得不好,一部分留下来继续押送货物,另几个人直接起了快马,上京报信去了。
    薛家宅院里,薛姨妈忙碌了一天,才歇下没多久。
    原来这薛蟠新娶的媳妇夏金桂极是个人物,外具花柳之姿,内禀风雷之性。进门来不过二三月□夫,便将薛家上下闹得天翻地覆。众亲戚朋友家日间,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    及至近日,竟又生出了管家的主意来。薛姨妈见薛蟠被辖制得这般模样,哪里肯依。故每次夏金桂说起都推岔过去了。那夏金桂又岂肯善罢甘休,今日趁薛蟠不在家,待吃过晚膳后,便将事情重新吵嚷了出来,让薛姨妈给句准话。
    薛姨妈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聪明。对上王夫人惨败,但是这等事却是不糊涂的,因此又借着薛宝钗的势,压制了夏金桂一番。不然凭薛姨妈那般笨嘴拙舌的。哪里能说得过持戈试马的夏金桂?
    夏金桂见他娘儿两个一个鼻孔出气,自己也无甚帮手,哭闹摔砸了一番,便也罢了。只同了丫头在房中咕咕唧唧重新算计去了。薛姨妈见如此。只道薛宝钗能压制她些,十分欢喜。
    不想鸡鸣时分,便听有人捶门,门房被吵醒。睡眼惺忪,口齿不清得去开门,却是跟着薛蟠一起去采办货物的仆人。
    那薛姨妈夏金桂等人皆听到消息。薛姨妈也顾不得了。急忙忙地出来。又哪里来得及?不过只看到一众官差的影子罢了,当下便昏死过去。
    夏金桂也趁机大哭大闹起来,阖府上下乱作一团。众人皆议论纷纷,薛姨妈一时醒了,派了人去打探去了。荣宁二府里都得了消息,也派了赖大等人过来相询。说起来,却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不知此番是为何事。
    薛姨妈愁得没法,只在屋内哭道:“作死的儿啊,你这是又做了什么孽了啊,叫人拿了去,可到底是为哪一宗啊……”
    薛姨妈此时又是急又是气,又是臊又是哭,平时里宝钗在身边还能想出个主意来。此时身边却是一个人都无,只有薛家的管家带了人出去。
    偏夏金桂还伙同了丫头宝蟾在房中砸闹耍痴,又哭嚷道:“从前聘我时说的那般好听,说什么富贵人家,财势滔天,便是打死个人也不成什么的,生生夸得天花乱坠,把我骗进了门。到如今才知道不过是绣花枕头——中看不中用的货!……若是大爷有个好歹,回不来了,留下我一个人了,看我怎么同你们算账!”
    又兼丫头宝蟾在旁撒泼哭道:“奶奶好歹放心,咱们家不比这里差,还能叫她小瞧了?便大爷真有个什么,还能眼睁睁看着奶奶委屈不成?”一行劝一行又哭,可这名为劝慰安抚,实为火上浇油。
    主仆两个一搭一唱,竟将薛姨妈生生气厥过去。荣宁二府的人也都在外面,里面的事实在不好插手,只干看着罢了。旁边伺候的婆子丫头急得没法,只得忙忙叫人送信去给王夫人。
    这一番闹腾下来,到王夫人赶来之时已是卯时了。进了门,却见薛姨妈正歪在床上垂泪,旁边两个丫头正服侍她吃药。王夫人忙上前唤了声:“妹妹!”薛姨妈看见她进来,越发泪如泉涌,哭道:“姐姐啊!”
    老姐妹两个痛哭了一回,方在众人劝慰下收了泪。薛姨妈道:“姐姐身上不好,怎么过来了?”王夫人一顿,道:“咱们姐妹两个,哪里还说这个?再说,我听了蟠儿的事,哪里还能坐得住的。你也别太担心了。”
    王夫人又问道:“可打听清楚了?这一遭到底是为了什么事?”
    薛姨妈摇头叹道“这个孽障,整日里在外面胡闹,他老子去得早,他便是那脱了缰的马,我又哪里拘得住他?这与人吵嘴打架是常有的事,我也常听到些,只是并未出格,便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。我方才已审了跟着蟠儿出门的人,这一回竟然又是蟠儿喝多了酒,将人给打死了。”
    王夫人心下叹一回,心道:都是慈母多败儿,妹妹对蟠儿,可不就是这样的么?若说没出格的事,那香菱的事算什么?如此比较起来,宝玉虽胡闹,却比蟠儿好多了。
    心中如此想着,脸上却不露出,只做沉痛状,说道:“哎哟,这可怎么好?这打死人也多多少少有个说法不是,还有那县令是谁,咱们总要打听清楚了,才能使劲呀!这个样子,只知道蟠儿打死了人,什么都不知道,这该如何是好了!”
    薛姨妈也叹道:“姐姐说的极是,便是这样悬着心,我才更担心些呢。”她就薛蟠一个儿子,宝钗虽好,终究是女儿。俗话说养儿防老,虽说薛蟠混账了些,可到底是身上掉下的一块肉,哪里能不心疼。若是薛蟠有个三长两短,可叫她日后怎么过活?
    思及此。心下一伤,便又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,王夫人又劝慰了一番,又见周围不过就同喜同贵并几个丫头婆子伺候着。便蹙了眉问道:“你们大奶奶怎么不见,太太身上不好,她这个当媳妇的,竟不过来伺候的?”
    薛姨妈摇头叹道:“姐姐快休说这话。我好歹才安静些呢,我可不指望她。”
    王夫人奇道:“这又怎么了?”
    薛姨妈叹道:“姐姐不知道,嗐,我也不怕姐姐笑话了——从蟠儿走了起。她摔瓶砸碗地闹腾,把她屋里的东西能砸的不能砸的都砸了,才刚丫头去瞧了。那屋子竟没一处可下脚的地方……”
    话还未说完。却见同贵急忙忙得走来道:“了不得了不得,大奶奶收拾了东西要往娘家去了。”
    王夫人一怔,也怒道:“这是怎么说的,蟠儿还没个信,婆婆又病着,她闹过也就算了,还想这时候回娘家?我活到这个岁数。可没见过这样的媳妇儿!”
    薛姨妈挣扎着坐起,怒道:“让她去!她既要这会子回去,这日后回来便也没那么容易!做人媳妇的,一没娘家来接,二没婆家准许,竟就想独身回娘家,你让她去打听打听去,可有这个礼没有?蟠儿还没死呢!”说完这话,直气得脸上都白了,王夫人忙扶了她躺好。
    同贵战战兢兢地去了,不一会儿便回来道:“门房上没车,大奶奶骂了一回,就回去了。”
    薛姨妈冷笑一声,道:“罢了。”
    正说着,却听外面传了话进来,说是管家回来了。
    薛姨妈急得从床上坐起,道:“快快,快请管家进来。”
    外面婆子听了,忙去请了管家进来,早有婆子开了收在一旁的十六扇的紫檀木雕花白玉绣茱萸折叠屏风,王夫人看了也不由拿眼觑了这物什一回。
    一时管家进来请了安,便将所探听到得消息一一回明了。
    也就是薛蟠吃了酒,又将人给打死了的事情,只是管这宗的是应天府,偏那县令新上任,有些想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的意思,便叫人来拿了薛蟠去。
    薛姨妈等听了这话才略略松了一口气,王夫人也道:“那贾雨村升了职,补了别处的缺去了,倒给咱们多出不少的事来。若是他还在任上,哪里能让蟠儿出这样的事?”
    薛姨妈道:“姐姐说的是。”
    王夫人又道:“虽说如此,只是那边还要打点一番才是,也省得蟠儿在里面不舒坦。”
    薛姨妈道:“很是,既如此,管家封两千银子去,将那边上下都打点通了,别叫大爷受苦。”管家答应了去了。
    一时王夫人又说道:“家里既出了这样的事,我便让宝丫头回来住几天好了。”
    薛姨妈叹道:“也好,蟠儿胡闹,也只宝丫头能安慰我些。算起来这几年为着蟠儿的事,宝丫头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。姐姐,你不知道我多心疼宝丫头,这孩子生就是个操心的命,又贴心又懂事……”
    王夫人一顿,而后方笑道:“宝丫头的好,我尽知道的,你没见我比疼宝玉还疼她呢?既妹妹都放心了,也就不必派人告诉她就是了。我也是怕妹妹你一人在家,也没个贴心的人商量伺候。”
    薛姨妈笑道:“不是还有姐姐么呢!”
    王夫人“哎”了一声,姐妹两个说了一回话,便有荣府的人来寻王夫人的。王夫人又嘱咐了薛姨妈好生安养之类的话,便告辞去了。
    待回了荣府,便至贾母上房请安。因长日无聊,贾桂又在王熙凤的身边,贾宝玉去了学里,琏二奶奶管着大房的事情,因此只有几个丫鬟在一旁伺候。
    贾母也听说了薛蟠之事,便道:“薛姨太太可好?”
    王夫人忙道:“还好,只是她这也不过是老毛病了。吃了药也好多了。过几日蟠儿出来了,也就大好了。妹妹还叫我给老太太请安呢。”
    贾母点点头道:“罢了,难为她还想着。”半晌又道:“这也不是我说,薛姨太太和宝丫头千好万好,可怎么这蟠儿就是这个模样?我虽不管事了,可这一二年的□夫,却也听了多少他的事,竟没一件好的。当初我跟你说的话,你可还记得,如今可不是灵验了!”
    贾